21

02月
复旦上医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登上BMJ丨中山医院内分泌团队在2型糖尿病缓解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缓解坚持运动饮食后后可停药逆转。2025年1月2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李小英、李晓牧教授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惠杰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英国医学杂志》(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达格列净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在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达到糖尿病缓解: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揭示了上述研究结论。这一成果为我国广大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逆转开辟了新道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上海目前糖尿病患病率为12.8%,这与儿童青少年肥胖,老龄化社会均有一定关系。既往缓解糖尿病非药物方式有代谢手术、生活干预,但代谢手术费用高、有急慢性并发症风险,生活干预依从性差、临床应用也有其局限性。基于此,寻找患者易于接受的、安全的2型糖尿病缓解手段,是内分泌科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难题。此次研究招

21

02月
治疗有效率提升12.1%! 复旦上医邵志敏团队发布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国方案”

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改变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模式的临床III期关键研究成果,成为大会关注热点。该研究在常规蒽环、紫杉、铂类、环磷酰胺化疗基础上,联用中国原创免疫治疗新药卡瑞利珠单抗(一种PD-1单克隆抗体),将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提高12.1%(从44.7%到56.8%),显著优于当前常用的化疗方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同期发表了该研究。这也是JAMA创刊141年以来,首次发表基于中国人群的乳腺癌原创新药研究,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中国方案”提供有力证据。最“毒”乳腺癌治疗瓶颈新辅助治疗方案亟待提升疗效三阴性乳腺癌约占所有新发乳腺癌的10%-20%,该疾病复发风险高,侵袭性强。相较于其他亚型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几个关键治疗靶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因此对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通常无效,其全身治疗主要依靠化疗,疗效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更差,故而常被称为最“毒”乳腺癌。对于早期或局部晚期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一般会采

10

12月
肿瘤医院余科达团队发现“腔面型”乳腺癌精准免疫治疗新突破

日前,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传来消息,约占所有乳腺癌近七成的“腔面型”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获得新突破。该院乳腺外科余科达教授团队发布的一项研究首次证实,酪胺饮食或可增敏“腔面型”乳腺癌对免疫治疗的响应。这一成果有望改变免疫调节治疗对该类乳腺癌疗效不佳的困境,为“腔面型”乳腺癌免疫治疗带来全新认知和治疗路径。《临床研究杂志》(J Clin Invest)于11月14日在线发表了这项最新研究。这种类型乳腺腺癌免疫治疗有点“冷”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乳腺癌其实是一个“大家族”,有着多种分型。其中“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即“腔面型”)乳腺癌大约占所有乳腺癌的65-70%。这类乳腺癌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通常情况下预后较好。然而,在临床上,仍然有30-40%的“腔面型”乳腺癌患者面临着内分泌治疗耐药、长期高复发转移风险的挑战,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升这部分患者的疗效。“一旦发生内分泌治疗耐药或复发转移,腔面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受到严重影响,5年生存率不足50%,远低于通常情况下腔面型乳腺癌85-90%的5年生存率”,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主任医